現在我們用一個小案例和大伙講講公戶外借的風險.甲公司法人代表和乙公司法人代表是好朋友。乙公司向銀行貸款2000萬,是以乙公司流動資金不足,需要購原材料,向銀行貸款,銀行審核無誤,準予貸款,可是要求乙公司提供支付貨款的證明或直接將此筆貸款支付給乙公司原材料的供應商,實際乙公司是想將此筆貸款用于其他地方,無實際應支付材料款的供應商呀!于是他和他的好朋友甲公司法人代表一商量,借他們家公戶一用,甲公司法人代表想著錢是進他賬戶的,還是銀行打的啦!這個妥,于是就答應了。
資金成功進入了甲公司公戶上,甲公司法人代表也將這筆款還給了乙公司法人代表,可是不久甲公司就收到稅局的提示說甲公司有一筆2000萬的貨款未申報收入,要求申報并交稅,甲公司和稅局解釋說這不是收入,只是幫朋友過個賬,稅局對這個解釋不予認可,要求補稅。
甲公司會計一計算,要多交增值稅(由于這2000萬對應的原材料是沒有任何進項稅的,所以全額交)=2000/1.13*0.13=230萬,稅金附加230*0.12=27.61,企業所得稅2000/1.13*0.25=442.48,印花稅忽略不計,總計要多交稅金700.09。
現在我們用一個小案例和大伙講講公戶外借的風險.
甲公司法人代表和乙公司法人代表是好朋友。乙公司向銀行貸款2000萬,是以乙公司流動資金不足,需要購原材料,向銀行貸款,銀行審核無誤,準予貸款,可是要求乙公司提供支付貨款的證明或直接將此筆貸款支付給乙公司原材料的供應商,實際乙公司是想將此筆貸款用于其他地方,無實際應支付材料款的供應商呀!于是他和他的好朋友甲公司法人代表一商量,借他們家公戶一用,甲公司法人代表想著錢是進他賬戶的,還是銀行打的啦!這個妥,于是就答應了。
資金成功進入了甲公司公戶上,甲公司法人代表也將這筆款還給了乙公司法人代表,可是不久甲公司就收到稅局的提示說甲公司有一筆2000萬的貨款未申報收入,要求申報并交稅,甲公司和稅局解釋說這不是收入,只是幫朋友過個賬,稅局對這個解釋不予認可,要求補稅。
甲公司會計一計算,要多交增值稅(由于這2000萬對應的原材料是沒有任何進項稅的,所以全額交)=2000/1.13*0.13=230萬,稅金附加230*0.12=27.61,企業所得稅2000/1.13*0.25=442.48,印花稅忽略不計,總計要多交稅金700.09。